在法國首都巴黎眾多知名的古蹟裡, 巴黎聖母院的歷史最悠久, 這座長130公尺, 寬48公尺, 高35公尺的大教堂至今已聳立於塞納河上的西堤島有超過850年之久

 

11至12世紀時的法國, 儘管政經中心與現在同樣都位於巴黎地區, 但當時的重心並不在現今的塞納河北畔, 而是在聖母院所在地-西堤島上, 這與國內的主教堂狀況相同, 在西元1160年11月12號, 新任的巴黎主教上任後決定拆除原本位於聖德田(Saint-Etienne, 位於中東部一個省的首府)的主教堂, 準備在首都建新的主教堂, 而這也提升了巴黎在法國的政經地位

 

 

不過一直到三年後, 也就是當時新任的法國國王路易七世及教宗亞歷山大三世的批准下, 才開始正式動工, 整個建物第一期的工程是經由多位建築師之手, 結合了當時興起的哥德式建築風格, 經過了近200年左右的時間, 到西元1345年, 第一期終於完工

 

從完工至今, 巴黎聖母院發生了非常多著名的歷史事件, 在西元1431年(時值英法百年戰爭期間), 是英國國王亨利六世登基為法國國王的加冕地, 諷刺的是, 這也是在半年前這正是英法戰爭英雄-聖女貞德被處以火刑的地方, 但隨著英法戰爭的結束, 政治風向的轉變及國內局勢的穩定, 聖母院成為了教廷召開平反聖女貞德的訴訟地

 

 

延伸閱讀:

英法百年戰爭(西元1337年至1453年): 英法兩國為了法國王室繼承權而引發的戰爭, 戰爭期間幾乎綿延法國全境, 對經濟, 軍事及歷史的意義產生重大的影響

 

聖女貞德的後續: 在被處以火刑後, 直到西元1456年7月7日(也就是百年戰爭結束的第四年), 法國政府才為聖女貞德平反

 

到了16世紀, 受到當時啟蒙運動的影響, 許多知識份子以去神化之名, 將多數與宗教相關的物品和象徵進行破壞, 而當時的巴黎聖母院正飽受其害, 在法國國王路易十三的授意下, 御用的建築設計師赫伯·德·科特(Robert se Cotte)進行整建, 賦予巴黎聖母院新的風貌, 並有了昔日的榮光

 

 

不過到了18世紀晚期, 由於法國大革命的爆發, 巴黎聖母院可說經歷了一場大浩劫, 除了遍布大量斷頭的塑像外(直到1977年, 法國政府才找到部分遺失的頭部, 並安放在國立中世紀博物館), 聖母院也變成了販賣食品及紅酒的地方, 至此開始, 巴黎聖母院有很長一段時間處在荒廢的狀態

 

到了拿破崙主政的時代, 才開始修復這座幾近荒廢的主教堂, 並成為日後加冕為法國皇帝的地方, 或許巴黎聖母院正有著皇權的象徵, 無論是日後繼任的路易菲利浦還是拿破崙三世的加冕都在此地

 

塞納河畔

 

但巴黎聖母院深植人心的, 其實是西元1829年大文豪雨果的小說-鐘樓怪人, 這本鉅著的故事場景就是在1482年的巴黎聖母院

 

隨著當代的建築及思想流變, 巴黎聖母院也進行了無數次的翻修(包括了20世紀後半的那一次: 將重達13噸的艾曼紐鐘重建, 重新妝點藝術品和塑像), 但無論是哪一位設計師, 都極力在保留原有的風格下, 嘗試注入新的風貌

 

 

歷經了八百多年的風雨, 或許能慶幸的是, 儘管期間在納粹的統治下, 帶走了無數的藝術品, 但至少在兩次的世界大戰期間並沒有帶來任何嚴重的破壞, 直到2019年4月15日的那場大火...

 

在今年的四月十五日, 整修中的巴黎聖母院發生大火, 至閣樓處開始火勢蔓延, 造成中後段的木質屋頂, 頂部哥德式的尖塔及三面玫瑰窗的損毀, 可說是850年來最大的一次災難, 儘管法國總統馬克洪再三保證, 會讓聖母院整修地比過去更好, 也已經將院內倖存的藝術品做轉移, 但短期內民眾無法有親臨聖母院的機會, 更有甚者, 或許要再回味巴黎聖母院時, 只能去遊戲及小說裡尋找及想像了

 

 

文章出處: A Brief History of Paris' Notre-Dame

原文作者: PAUL MCQUEEN

原文日期: 2019.4.17

arrow
arrow

    譯文大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