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文重點

 

1. 肌肉與力量的成長有一半取決於基因

 

2. 無論先天的基因有多麼不適於肌肉與力量成長,每個人都可以透由正確的飲食與訓練來彌補

 

3. 你無法預測當你訓練到極致時,你的身體會是什麼模樣,所以就專注在讓自己盡可能變強變壯先

 

不靠藥物,光靠訓練與正常的飲食能增多少肌肉?

 

按自己的訓練計畫,需要多久才能達到目標?

 

在歷經多年艱苦的訓練後,會預期自己會是模樣?

 

我相信有在訓練的人,或多或少都會問著這樣的問題吧,只是一時間很難有明確的答案

 

有些人認為無論怎麼做,在增肌上似乎總會碰到天花板,而且會比自己想像中來得低;也有些人抱持相反態度,認為只要透過努力,就可以變得越來越強壯。此外據了解,儘管有越來越多人使用類固醇,而且得到了不錯的增肌效果,但對於一般人來說這些藥物取得不易,就算用了也不一定能達到預期的成果

 

 

針對上述的問題,我特別採訪了Menno Henselmans這位專業的健身教練,同時也是業界的專家

 

如果你曾困惑於基因對於訓練成效的影響有多少,那麼很建議你看以下的專訪內容: 

 

我: 最近很多人都在問,基因影響肌肉與力量生長的程度有多少? 有沒有什麼可以給在健身的人一些可以達到的目標

 

我遇過太多人尤其是訓練新手,都會說他在健身房或是唉居看到很多巨巨,很羨慕他們的身材,只是不清楚哪些是有用藥的; 哪些是修圖來的,也不清楚要練多久,才可以變成那樣,所以透由這次機會想把這些事情順便問看看你有什麼樣的想法

 

Menno: 首先先從你提的第一個問題: 訓練成效有多少的取決於基因,可以增多少肌肉? 能變多強壯? 這個問題實在太廣了

 

要量化基因影響的程度,我們會透由遺傳系數(hereditary coefficient),也就是基因影響成果的比例來判斷

 

Menno: 也就是說,可以把遺傳系數看成基因相較於其他因素,如外在環境,對於成效的影響有多大,所謂的外在環境則包括吃睡練這三個要素

 

 

我: 了解

 

Menno: 從這方面來看,你會發現這些外在因素影響也蠻大的,就像是有些人對於特定的訓練計畫,成效依舊沒那麼明顯

 

在我的職業生涯裡,遇過無數個非常認真的學生,他們可能試過了所有自己想到能試的方法,甚至有人在上我的課之前還請過五個不同的教練,總之常聽到來上我第一堂課的學生都說他們已經盡力了

 

我所看到的是這樣的人,他可能可以減脂、可以有六塊肌、可以增加些許的力量,只是增肌的幅度實在太小...

 

 

Menno: 正因為他們的方法不一定是適合自己的,所以我不會說訓練是無效的

 

我: 是呀,這讓我想到了訓練時間還有他們所認為的訓練效果,我的意思是..

 

Menno: 是的確實如此,每個人適合的訓練計畫也有所不同

 

Menno: 從過去的研究可以發現,適合某項訓練計畫的人,他們的訓練效果比不適合的大概好上兩至三倍

 

其中這些人他們增加了250%的力量,而不適合的人則沒有增加什麼力量,這兩邊的差異實在是太大了,大到差點以為這不是事實

 

回過頭總結一下,所謂的遺傳系數應該是落在50%左右,根據最新的研究顯示其中有40%是源自於肥胖基因,可以說你的肥胖與否,遺傳占了40%

 

40%確實比過去我所參考多數研究來得少,(笑)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我的學術背景,我有著經濟心理學跟統計學的背景,然後在管理顧問行業待過後轉職為線上健身教練,所以才熟悉這些領域的(所以對統計領域相當熟悉)

 

以統計學的角度來看,50%確實不高,只能算是一般的平均值,這實在是太巧了,還記得前面還有跟你提到的環境因素...

 

 

我: 嗯,這樣看來外在環境跟基因兩者各占一半

 

Menno: 是呀,這是個巧合,但的確影響訓練成效的事情實在太多了,包括像是所謂的人格特質(不是個性,而是個人的特徵)

 

也就是說,或許基因是你訓練的拖油瓶,但可以透過你的頭腦、你的個性或甚至身高等因素來彌補

 

你知道的,這似乎看起來不壞,甚至剛剛才只是一小部份的因素,相信很多人聽完後可能感到沮喪,因為可能只是觀察到一些較為極端的群體而已

 

當他們看到這些訓練失敗的案例,難免會這樣想,不過就像我常在私人教練課常舉例的一個人,他叫Andy Bolten,記得沒錯他深蹲最重可達500磅(約226.8公斤)

 

在帶他的第一堂課,他的動作就像新手一樣,但在上課不久後,他的硬舉就可以達到600磅(272.16公斤),這實在是...

 

我: 那就像是之前我碰到的一個人一樣,第一次碰到他時,他的硬舉重量約405磅(183公斤),後來經過一年半再看到他,他竟然進步到600磅(272.16公斤)以上

 

 

Menno: 那真的不錯

 

我: 你有機會一定得認識他的,他本來看起來只是個路人,現在變得很壯,不過他不是那種精壯的像海軍陸戰隊那樣的

 

他大概有190公分高吧,然後看起來很強壯,你應該想不到當初我還跟他說妳應該去健身房的,靠上課可以賺很多錢

 

Menno: 嗯,這確實是基因方面另一個有趣的面向了,你能預期自己能訓練成什麼樣的人嗎? 就好比力量好了,你看這個變動實在是太大了

 

你可以發現一件事情,我剛剛著重的點在於力量而已,這是因為所有的事情都影響肌肉成長,基本上也影響著力量,這一切又會跟我們的神經水準有關了,我通常會把腦袋類比為跑車駕駛,而肌肉就是那臺跑車

 

肌肉越大代表能輸出的力量就越多,在學術上通常會說越大的橫切面,就表示潛在力量總輸出就會越大,這個道理同樣能運用在肌肉上

 

因此,我們可以發現肌肉成長的變化,來看出有多少肌肉是可以增加的,但力量的變化其實是更大的,因為不只是這些像是肌肉尺寸大小影響的原因,我們也還有其他如生物力學的因素影響著

 

比方說,肌肉插入肌腱的角度(別名為肌肉纖維羽狀角度,pennation angle,意即肌肉起點到終點之直線和肌纖維之間所夾的角度)即使是有些微、甚至是肉眼看不見的不同,肌肉所能發揮的力量就有所差異,甚至差一點點角度就差了兩倍之多

 

這也代表著,假如有兩個人他們的肌肉量、神經發展的程度是相同的,但因為肌肉羽狀角度的不同,在力量表現上就有所差異,所以有著肌肉纖維羽狀角度較適合於重訓的那個人,在健身上可說是事半功倍

 

 

我: 嗯,而且我覺得這就好比槓桿跟支點,力量投入與輸出可能是不成比例的

 

Menno: 是呀,你說的一點都沒錯,像我看過蠻多人都只用纜繩做訓練,不論是什麼部位的訓練都只用纜繩,可是他們在做自由重量時無法舉同等的重量

 

就好比經過了一段時間後,使用同樣側平舉機器的訓練重量能進步一倍,但不代表在其他訓練同樣部位的器械上,能做到同等重量與次數,更別說是自由重量了,因為每台機器的操作上施力點就不一樣了

 

我: 是的

 

Menno: 這跟生物力學有關,並不是只有靠力量就能取勝的,還包含了速度,這些都能歸類為神經方面的因素

 

取決於腦袋有多能控制肌肉? 信號有多快能透過神經元轉導至肌肉,這就好比一台車的駕駛,他的開車技術到底有多好? 

 

或者你可以把它想成是硬體跟軟體,軟體能控制硬體運行的能耐為何? 其實我不熟悉電腦設備,也不確定剛剛這樣的比喻是否恰當

 

但至少我知道硬體的一小部分,你可以透過軟體功能來讓硬體的功能優化,比方說有兩台電腦的顯示卡是一樣的,但搭配更好軟體的那一台,它的顯示卡功能會更好

 

我: 是呀,這個比喻很好

 

Menno: 前面提到的這三個元素基本上會影響著你的強壯程度,另外也包含了肌肉大小

 

我: 所以你的結論是指: 

 

有些人他天生下來很容易練壯,也有些人的力量就比一般人好,這取決於我們前面提到所謂的"軟體"- 也就是神經

 

接著,速度快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潛質呢? 跟肌肉大小有關嗎? 我想你剛剛是有稍微提到的吧,不過這是最近常被問到的,你知道的很多健身的人不清楚練到極限後會是什麼模樣,然後你也接觸過很多健身成效較差的群體,我想你可以針對這方面做進一步的解釋

 

 

另外到底訓練後增加多少肌肉才是正常的? 比方說五年後,男生還有女生會增加多少公斤的肌肉,儘管較少被女生問,但也有些女生在意這件事,然後根據你過往的經驗與科學研究,你認為是否會有確切的標準?

 

假設訓練的每個人他們都有按適合自己的訓練計畫進行,也有補充足夠的營養,不節食,也不攝取太少的蛋白質或是明顯做偏任何事

 

Menno: 那我就用我的私教課為例

 

首先,你應該把增重用體重的百分比做為基準,一旦只用增加的公斤(或磅)數為基準,容易失真。以剛開始訓練的男生,基本上一個月會增加兩磅的體重

 

再者,很詭異的是像是有個人他的體重200磅,而另一人則是60磅,他們的增重量就有明顯的差異

 

這也是為何我會想以體重的百分比做為基準,而且也不會因性別差異而失準

 

據可靠的消息來源指出,假定男性與女性在一開始有相同的肌肉量,男性與女性的肌肉生長潛力與肌肉生長量是一樣的

 

然後記得沒錯的話,我曾經刊載了一篇文章,就是在講女性不靠藥物,靠正常飲食及訓練能增加多少肌肉,不曉得你有沒有看過...

 

延伸閱讀: The natural muscular potential of women

 

我: 有呀,我很喜歡那篇文章

 

Menno: 你也可以拿來跟研究或是觀眾的意見來做對照,目前有非常多的科學研究是跟蛋白質合成、肌肉成長有關,甚至裡面也有專業運動員參與,這些研究結果的論調相仿,也發現原來肌肉生長的潛能確實是相同的

 

儘管每個人適合的訓練計畫有所不同,而且男性與女性的訓練方向不可能完全一樣,但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延伸閱讀: The Ultimate Guide to Female Muscle Growth

 

文章出處: Menno Henselmans Answers: How Can You Tell If You Have Good Muscle-Building Genetics?

文章來源: LEGION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訓練 健身 健身概念
    全站熱搜

    譯文大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