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接觸健身一段時間後,最常聽到的問題就是: 我要不要請教練上課?
我的回答通常都是: 要,但也可以不要
那麼到底是要? 還是不要呢?
在開始說明前,想先跟大家分享A同學的案例:
為什麼開始上教練課後,有這樣幅度的成長? 這其中牽扯到了很多原因
1. 教練的能力
一個好的教練不只是會看動作而已,因為一個所謂"對"的動作所涉及到的層面太廣了,要做"對"的動作,就需要良好的活動度、正確的發力方式等要素,兩者之間是雞生蛋、蛋生雞的關係,那好的教練會怎麼教學,比方A同學深蹲時上半身的支撐較差,教練就安排他做頸前蹲還有筋膜放鬆
2. 教練課以外的時間找時間訓練
一般來說,教練課一周為一到兩次,一次大約一小時左右,首先動作是很難光靠上課就能熟練,再者如果想增加肌肉或力量,一周一或兩次其實是不夠的。所以強烈建議如果時間允許,除了教練課外,至少再安排一天自己訓練吧
3. 不當伸手牌
雖然教練課不便宜,但不是花錢就是大爺,所以不鼓勵把教練當buffet,在教練教動作概念時,可以先行消化吸收,提問時可以先提出自己的想法,再跟教練確認這樣的想法是否正確,這樣自己有下功夫研究,提高了教練課的品質,自己也可以學得更多、進步更快,教練課的價值才會提升
4. 不局限於特定訓練動作
健身的動作百百種,每一種動作的存在都有價值,除了固定課表會因時間拉長,讓身體逐漸適應而成長有限外,有些動作所需的活動度對一些人來說是暫時無法負荷,像深蹲就需要良好的下半身活動度,暫時沒有這項條件的人怎麼辦? 可以改做握把深蹲來替代,適應後再改回深蹲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 該不該請教練呢?
該請教練的因素:
1. 有明確目標但現階段無法達成(有一定訓練經驗)
像案例中的A同學,他的深蹲有半年無法突破最大重量,但苦無方法調整,後來他透過教練課才知道是自己的上半身活動度太差所致,而這是源自於過去錯誤的發力技巧與動作模式,最後透過教練課順利改善動作及圓肩
2. 想認真訓練,學習動作(新手)
現在的資源很方便,youtube的健身教學影片相當多,但由於每個人的身體結構、活動度各異,是無法照抄某個人的動作的,就好比深蹲,因為每個人髖關節的活動度有異,所以能蹲到最安全的深度是有差異的
3. 沒什麼時間運動,想不受傷就好
平常因為工作、家庭的關係,運動的時間可能只有一、兩小時,但又害怕運動受傷,此時請教練就是適合的選擇
4. 年紀大的長者
老化是現代社會無法避免的現象,身體少了外在的刺激,就會開始退化,包括肌肉、活動度及骨密度等等,此時就容易有受傷風險,這時會建議作重訓,而想要不受傷就建議請教練吧
不該請教練的因素:
1. 有傷病史:
有經歷手術,造成部分部位的活動度受損,而無法安全完成健身相關所需的動作,個人建議先給物理治療所做評估與恢復,並依此做決定(注意: 不是動刀就不用運動,而是做評估後再安排)
2. 預算:
不建議您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請教練上課,首先這樣的上課會有經濟壓力,甚至影響周遭的家人與親友,所以會建議您先參考健身影片,或請懂健身的朋友幫忙看動作,並花時間做動作調整
看到這裡,您覺得該不該請教練上課呢? 之前有上過教練課的經驗嗎? 所謂好的教練應該是什麼模樣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