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疫情爆發以來,隨著各國居家防疫的實施,我們被迫改變了許多生活習慣,比方居家辦公、叫外送、宅配的頻率增加及外出的次數減少等。也難怪根據空氣品質監測的結果顯示,像是洛杉磯等的城市,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減少了,空氣品質也是前所未有的好

 

看似疫情對環保而言反而是好的,但隨著訂外送及宅配的人增加了,反而產生更多的塑料,包括外送食物附的塑膠袋、宅配包裝、口罩、塑膠手套及其他個人防護設備(PPE),我們不只製造更多的垃圾,即使日後疫情過去了,我們也已經養成這樣的生活習慣

 

也因此在美國,就有一個網站透過銷售可重複利用的袋子,試圖減少塑膠袋的日常用量,不過回過頭來,在本次的文章裡,我們會告訴大家在這次的疫情下,垃圾量與相關數據的變化,讓大家了解疫情對環境的衝擊有多大

 

 

儘管資料量有限,我們至少發現美國疫情期間的垃圾量比平時多出30%,此外外送與宅配平台的交易量也增加了89%,其他國家也有類似的情況

 

就我們對於疫情爆發後生活的既定印象來看,大量工廠的停工、居家辦公的人次增加下,用電量似乎有下降的趨勢

 

以下的資料是2020年4月14日與2019年同日期用電量的比較


 

排名

地區/國家

減少的%(相較於2019同日期)

1

義大利

-22.8%

2

法國

-20.8%

3

印度

-18.8%

4

斯諾維尼亞

-18.0%

5

葡萄牙

-17.6%

6

克羅埃西亞

-17.6%

7

波蘭

-16.4%

8

捷克

-14.8%

9

奧地利

-14.8%

10

匈牙利

-14.8%

11

英國

-14.7%

12

歐盟

-13.6%

13

比利時

-13.4%

14

全世界

-13.0%

15

德國

-13.0%

16

羅馬尼亞

-12.5%

17

西班牙

-12.3%

18

美國

-9.9%

19

中國

-8.1%

20

拉脫維亞

-5.3%

21

愛沙尼亞

-5.1%

22

丹麥

-3.2%

23

保加利亞

-2.2%

24

瑞典

-1.8%

25

挪威

4.5%

 

資料來源: ReuseThisBag.com

 

 

相較於疫情未爆發的2019年,全球於2020年4月14日減少約13%的用電量,其中法國跟義大利減少的百分比最多,美國也減少近10%,在榜單上唯有挪威的用電量是增加的

 

不過,到了同一年的11月29日(感恩節),全球電量相較於前一年同一天只減少0.5%,而且上述的24個國家中多半用電量較前一年來的高

 

2019與2020年感恩節當天用電量的比較

排名

地區/國家

減少的%(相較於2019同日期)

1

奧地利

-4.5%

2

美國

-3.0%

3

拉脫維亞

-2.4%

4

愛沙尼亞

-2.1%

5

法國

-2.0%

6

比利時

-2.0%

7

印度

-1.8%

8

中國

-1.2%

9

葡萄牙

-1.2%

10

丹麥

-1.0%

11

克羅埃西亞

-0.9%

12

義大利

-0.5%

13

全球

-0.5%

14

西班牙

-0.3%

15

斯諾維尼亞

0.5%

16

波蘭

1.1%

17

歐盟

1.2%

18

保加利亞

1.9%

19

德國

2.0%

20

羅馬利亞

2.3%

21

瑞典

3.3%

22

捷克

3.6%

23

匈牙利

4.2%

24

英國

5.1%

25

挪威

5.2%

 

資料來源: ReuseThisBag.com

 

從這份表格中可以看出,美國的用電量是這25個地區中減少最多的,可能是因為當天是感恩節的關係,其他沒有感恩節的地區像是英國、瑞典及德國等,營業照常,因此用電量並沒有減少

 

 

在探討塑料用量的變化前,我們先來看看其他因疫情可能有重大變化的影響環境指標-旅遊人次,從疫情前與後的航空客運量比較,我們可以發現客運量下降幅度是相當大的

 

航空客運量的比較:

排名

國際機場

航空客運量減少百分比

(2020 v.s 2019, %) 

1

洛杉磯

-67.3

2

明尼阿波利斯-聖保羅

-62.5

3

底特律

-61.6

4

西雅圖

-61.3

5

亞特蘭大

-61.2

6

羅德岱堡

-55.1

7

鹽湖城

-53.2

8

鳳凰城

-52.6

 

資料來源: ReuseThisBag.com

 

儘管疫情期間,儘管大眾因盡量待在家而減少開車與飛行,似乎對環境有益,但家庭垃圾量有增加的趨勢,尤其是一次性塑料的用量

 

美國境內車程里程數的變化(2020 vs 2019) 

排名

地區

下降比例(%)

1

東北

-14.7

2

中北部

-13.8

3

南太平洋

-10.6

4

西部

-10.2

5

南灣

-7.4

 

資料來源: ReuseThisBag.com

 

 

就前面所述,我們統整出以下五點就可以證明,疫情對環境反而是有害的:

 

1. 外帶量的增加,外帶所需要的包裝,如塑膠袋、一次性餐具等總量就會增加

 

2. 單次使用產品的消耗量增加,如塑膠手套與口罩

 

3. 許多地區禁止一次性塑膠袋的使用,而且也不允許客人自行攜帶袋子,反而增加了包裝的耗材量(如本來外帶便當可直接裝在自行攜帶的袋子,但店家堅持用自己的袋子)

 

4. 原本該在回收中心工作的職員,因封城而無法上班,使得垃圾很可能最終直接倒入大海或進垃圾掩埋場處理

 

5. 油價下跌代表塑料的製造成本減少,塑膠的需求量增加

 

 

儘管目前未有全球總計的家用塑料消耗量,至少可以知道在疫情期間的消耗量比平常多至少30%,從下表可以看出各地區的概況:

 

地區

疫情帶來的影響

美國

人均垃圾量增加25~30%

新加坡

外帶食物包裝產生的垃圾量多達1470噸

泰國

比2020年預測的塑膠廢棄量還多30%

芝加哥

疫情期間的家庭垃圾量是平時的150%

曼谷

2020年四月的塑料消耗量比前一年多62%

菲律賓、越南及印度

疫情期間有80%的回收場停業

全球

每月消耗1.29兆個口罩及650億個手套

 

資料來源: ReuseThisBag.com

 

接著我們在看哪些國家在疫情期間與平時相比,外送所造成塑膠消耗的增幅是最大的

 

 

資料來源: ReuseThisBag.com

 

居家防疫或許會讓我們有環境變得更好的錯覺,工廠停業、通勤人次減少自然就引發這樣的聯想,但與此同時,我們待在家的時間增加了,網路購物的比率增加,帶來的垃圾量更多,加上一次性的防疫物資,包括塑膠手套與口罩的用量大幅增加,反而降低了居家帶來的環境效益。這樣的狀況是否會因疫情結束而持續著呢?

 

原文出處: The Pandemic Plastic Waste Disaster

原文來源: Priceonomics

 
arrow
arrow

    譯文大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