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經歷了數個月的三級警戒後,健身房終於在近期恢復營運。陸續開始有很多過往常跑健身房的朋友回歸訓練,回到過往與槓鈴、啞鈴相伴的日子。

 

不曉得在三級警戒期間,大家有沒有維持訓練的習慣呢? 是用彈力繩、組合式啞鈴,還是其他的方式訓練。無論如何,居家訓練受到場域及器材的限制,訓練量基本上比疫情前來的少。根據國外的一份研究顯示,在封城期間,整體平均運動強度下降了12%。當回歸健身房訓練時,因為能承受的強度不如以往,受傷的風險就會提高。

 

強度下降,也代表肌力的下降,據2013年的一篇研究表明,職業美式足球在歷經10至16周的停訓後,整體肌力有16%的降幅,而肩部肌力則下降了40%。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今年五月份開打的德甲聯賽,球員被迫適應比賽強度,受傷的比例也比往年多了三倍。

 

比起馬上回歸正常的訓練,循序漸進的縮短現今與往常的強度,才是我們應該採取的方式。舉此專家提出七種建議,

 

 

1. 初期訓練當日與下次訓練至少間隔48小時

 

在前兩周回歸健身房訓練時,把一周的訓練日控制在三天內,目的是讓肌肉組織適應比封城時更高的強度

 

2. 初期訓練重量調降為封城前的一半,後續再逐步提升

 

封城期間沒有訓練的人,可以先從調整及熟練動作下手,而非增加強度與訓練量,熟悉後再每周強度增加10%即可;反之則按一周增加15%強度的步調,到第四周幾乎能恢復過往的強度。

 

3. 以一組能做的次數作為強度的評比

 

如下,如果一組的訓練無法做完,就先調成6/10的強度後,練到1/10,訓練量再往上加

10/10: 代表無法做完

9/10: 代表還能做一下

8/10: 代表還能做兩下...以此類推

6/10: 還能做四下

 

4. 熱身著重於活動度及喚醒神經與肌肉的連結

 

 

5. 若平時訓練專項為增強式訓練(Plyometric Training),回歸訓練前請做好評估

 

增強式訓練以速度與爆發力為主,著重於如何在最短時間輸出最大力量的訓練。常見於競技運動員的訓練,如跳箱、欄架、藥球訓練等。

 

一旦心肺強度及肌力跟不上疫情前,回歸訓練時受傷的風險就會很大

 

6. 吃好睡好

不管是哪個時期,營養補充及休息充足都是訓練之餘,很重要的一環

 

7. 回歸運動期間有任何不適,建議找物理治療師或教練

畢竟有訓練的空窗期,身體與動作難免都會有變化,建議請物理治療師或教練評估動作

 

 

後記:

最近開始回歸健身房訓練,試著按照疫情前的課表跑,即使減輕重量20%~40%(次數不變),到第三個動作開始課表就無力跑完。一部分跟身體狀態(久坐、疫情期間少放鬆影響活動度)有關、一部分跟肌力下降有關,也有一部分跟訓練重量有關(三級期間使用彈力繩與啞鈴、三級警戒前使用槓鈴)。回歸後仍需要時間適應。

 

不曉得大家三級警戒期間如何安排訓練的,如果訓練強度依然維持或更好,有沒有相關的經驗與方法呢?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譯文大賞 的頭像
    譯文大賞

    咖啡廳與健身日常

    譯文大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