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enrique Félix, Unsplash

 

歐洲近年來日益盛行的第三波咖啡風潮(又稱第三波咖啡革命), 讓能展現出自家特色的咖啡廳成為了新的趨勢, 在這樣的風氣帶動之下, 能凸顯店家特色的精品咖啡逐漸成為市場的主流, 也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因而將該風潮與此畫上等號。不過, 這只是第三波咖啡革命的一小部分而已, 咖啡與"生活體驗"做結合才是其核心價值

 

第三波咖啡浪潮主打的是生活態度

 

在第三波咖啡浪潮下, 會發現越來越多店家無不致力於室內裝潢或是菜單的設計, 但所謂的精品咖啡廳, 應該是將所有營運相關的面向與店家的熱情與創意做結合並傳達給消費者

 

那麼所謂的"主流咖啡廳"到底是什麼? 筆者認為那些單純能吸引大眾的元素就歸於此類, 例如餐飲, 各式咖啡飲品及輕食等, 另一方面, 精品咖啡店或許也能成為主流, 但它比前者多了熱情, 知性, 永續及創意等元素

 

攝於Congrats Cafe, 台北

 

Minimalistic design 極簡設計風


咖啡廳的室內設計, 絕對是影響顧客的主要感官元素。 經常流連於此的朋友一定都知道,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裝潢基本是千篇一律, 例如工業風時常出現的裸露紅磚牆, 邊櫃盛放各式的手沖壺及黑底白字的menu, 又或者北歐風的地毯, 單調的主視覺以及對外販售的隨行保溫瓶等, 這些總讓我們覺得好像去哪間都差不多

 

攝於Fleet Street, 台中

 

或許這樣主流的咖啡廳就如同現今的北歐工業風, 或是十幾二十年前的英美男團一樣, 屬於當代的流行, 但跟精品咖啡廳的差別在於: 室內裝潢與店家故事間的連結以及專屬於店家的特色等, 好比回收再製的家具,開放式廚房吧檯或是手工陶杯等, 都是不落俗套的範本

 

有些精品咖啡店主確實將自家的家具帶進店裡並融入於吧台的設計, 由此更有效傳遞了店家的想法, 就像是德國漢堡的Hermetic Coffee, 將二手掛衣架搖身一變成了咖啡桌的一部分

 

攝於Pause Studio, 台北

 

回想起第一次到Törnqvist這間咖啡廳時, 無不驚嘆於它空間的透明感, 從門口的落地窗望去, 可以直接看到最深處的廚房, 有些人會說這叫極簡風, 而也有些人認為是通透調性, 無論如何在這樣的開放性空間下, 顧客可以不自覺地把心房敞開, 恣意與咖啡師傅話家常

 

Joshua Rodriguez, Unsplash

 

這或許是咖啡師與消費者連結的一種方式, 但捨棄了常見於主流或連鎖咖啡廳那種多餘而無法完整呈現店家特色的裝潢。 雖然精品咖啡店的室內裝潢也很重要, 但打卡熱點並非店家開業的目的, 而是要回歸到本質-畢竟最重要的莫過於咖啡呀

 

Vicky Gu, Unsplash

 

Trendy food menu 供應各式流行的餐點


看到這裡, 相信您可能會問, 如果精品咖啡廳如此地重視咖啡飲品, 那為何有那麼多與咖啡不相干的餐點在菜單上, 單純提供咖啡不就得了? 不過換個角度想, 畢竟精品咖啡廳為了營運, 也會推出主流咖啡廳提供的餐點, 但同時也重視這些餐點的品質, 例如自製的燕麥片, 香蕉磅蛋糕或是酪梨吐司搭配水波蛋等

 


Lacey Williams, Unsplash

 

一開始酪梨吐司在歐洲相當地不受歡迎, 或許是因為環境永續性或是文化的因素-畢竟酪梨的生長環境離歐洲非常遠(原產地為熱帶及地中海地區, 運到歐洲各地需要耗費大量燃料且在地人不熟悉這種食材), 不過必須小小抱怨一下-歐陸常食用的冷凍可頌不也是對環境有影響嗎, 但現在已廣泛地出現在歐洲各地的咖啡廳, 甚至蔚為標準。 到了今日, 酪梨吐司就像是精品咖啡一樣成為了趨勢, 或許可以說這兩者是歐洲第三波咖啡浪潮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儘管現今酪梨吐司遍布於歐陸各大咖啡廳, 但精品咖啡廳與傳統的做法不同, 店家重視的是風味與食材的連結, 例如有家店將百香果鋪在吐司上為底, 搭配海鹽最後在鋪上天婦羅形狀的溫泉蛋; 另外有店家把腦筋動到了吐司上, 像是柏林的一個店家, 使用了酸種酵母吐司為底製成的酪梨吐司, 帶給消費者另一種感官體驗; 或是芬蘭赫爾辛基的Good Life吃到的, 就是以酪梨泥搭配燕麥甜麵包的型式;  又或者在哥本哈根的Atelier September的酪梨吐司使用的是黑麥麵包

 

黑麥麵包, Lucy Bishop, Unsplash

 

從上面所提到的酪梨吐司中可以知道, 精品咖啡店似乎將在地的食材融入在常見的食物中, 體現了第三波咖啡浪潮該有的環境永續性及專屬的店家特色

 

有時候您可能會發現, 有些城市的精品咖啡廳有各式的風貌-以法國的波爾多為例, Oven Heaven 供應著全城最佳的可頌, SIP Coffee Bar的麵包出眾而Café Laiton提供了相當美味的拉克雷特燒起司(raclette, 融化起司搭配各式小點)-這道至今無法忘懷的舒心食物; 以西班牙為例, 馬德里也同樣匯集了眾多的精品咖啡廳, 如果喜歡吃在地的加泰隆尼亞蕃茄麵包, 我會建議您去La Colectiva或是Toma Café; 另外如果去德國的話, 您可以在漢堡的Balz und Balz享受著全城最美味的在地風味

 

Alisa Anton, Unsplash

 

如果精品咖啡廳未提供任何在地傳統料理也無訪, 其實喜愛咖啡的人並不介意, 只要在菜單上看到滿滿的在地風情-有機會吃到產地直送的蘋果製成的甜品或是加入小農鮮乳的拿鐵就很滿足了呢

 

最後要說的是, 精品咖啡廳不一定要兼顧所有事物, 只要顧好該做的本分,把自家的特點凸顯出來即可, 就像是柏林Albatross咖啡廳的法式焦糖奶油酥或是巴塞隆納Nømad咖啡廳的紅絲絨冰淇淋等, 或許可以這麼說, 要嘗到在地美食不一定要去小吃店或是餐廳, 去精品咖啡廳也一種替代方案喔

 

延伸閱讀: 何謂第三波咖啡浪潮(下)

 

本文譯自european coffee trip的HOW DIFFERENT ARE SPECIALITY COFFEE SHOPS FROM MAINSTREAM CAFES?一文, 翻譯盡量貼近原文內容, 僅在部分做了修正, 如有不通暢之處, 敬請見諒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譯文大賞 的頭像
    譯文大賞

    咖啡廳與健身日常

    譯文大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