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是如何成為現在的大城市? 

 

它的歷史可追溯回400年前,在1603年江戶幕府成立之際,德川家康便以當時名為江戶的東京市做為政治及文化中心,歷經了260年的統治,隨著大政奉還,幕府將政治權力移交給明治天皇後,原居於京都的天皇移居至江戶,後又改名為東京

 

在明治時期(1868~1912年) ,日本逐漸西化,此時貴族的建築改建成西式的磚造建築,且主要幹道改鋪大小圓石為路面。到了1869年,日本的第一條電報網-從東京到橫濱鋪設完成,三年後日本第一條鐵道,也就是從新橋到橫濱的鐵道開通。除了交通型態受到西化外,髮型及打扮也開始有西方的影子,像是圓頂高帽、高領襯衫及臀墊裙都是當時的流行。到了1882年,日本第一個動物園於上野開幕。到了1885年,日本設立內閣制,伊藤博文為日本首位首相,並於1889年頒布大日本帝國憲法,確立了沿用至今的政治體制。

 

清澄庭園

 

到了大正時期,東京的勞動人口增加,除了影響到人口增長外,更帶來了消費型態的改變,教育水準的提升,包括女性受更高等教育的人數增加。此時人們也開始有餘裕進行休閒活動,陸續出現許多的戲院及歌劇院

 

但到了西元1923年的九月,關東大地震重創了東京地區,市中心出現大火,死亡或失蹤的人口多達14萬,且近30萬棟的建物倒塌,儘管政府開始實施災後重建計畫,但因為成本高於國家預算,所以只實行了一小部分的重建。

 

幸好到了昭和時代,東京的發展重新步上軌道,甚至在1927年時,日本第一條地鐵(亦為亞洲第一條地鐵),從上野到淺草段完工通車,到了1928年,眾議院選舉開放男性普選。1931年羽田機場完工,1941年東京港正式啟用。這個階段東京的人口已突破600萬,與當時的紐約與倫敦相去不遠

 

上野恩賜公園

 

然而到了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對於東京的衝擊相當大,直到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為止,東京一共承受多達102次的空襲,人口也減到349萬,相當於1940年人口的一半

 

到了1947年,日本頒布新的憲法與地方自治法,同年的八月確立了東京都區部,也就是今日的東京行政區劃分

 

因戰爭受到影響的日本經濟,直到50年代開始有了改善,1953年開始出現電視節目,到1956年加入聯合國,得益於韓戰的爆發,增進了經濟的復甦,尤其是60年代,也可以從合成纖維的規模生產及家用電器的普及,看出日本科技的進步,影響日本的日常生活。到了1962年,東京人口正式突破1000萬,到了1964年,東京舉辦奧運,子彈列車開始行駛於鐵道、首都高速公路通車也造就了東京現今的繁榮

 

位於池袋的Coffee Valley

 

到了70年代經濟的發展開始變緩,首先是東京高速的經濟發展下,長期無視發展所帶來的汙染,使得當地居民飽受空氣、噪音及水汙染所苦。再加上1973年的石油危機,也造成了1980年代,產業結構轉變的契機,包括尖端技術的研發、開始重視文化與時尚產業,甚至還包括公共安全等的領域。至1986年開始,股價及地價的攀升,此現象我們稱為"泡沫經濟"

 

但在1990年代,泡沫爆破,當時的經濟大蕭條造成稅收銳減,歷經連續兩個財政重整計畫後,東京的經濟逐漸恢復,在1997年達到了12年來首次的人口正成長,。到了2001年東京人口正式突破1200萬,2010年正式突破1300萬

 

到了2011年,311大地震重創東京,透過這次的經驗,東京都廳著手規劃災害管理系統,2013年東京第二度獲選為奧運舉辦地(扣除1940年因二戰停辦的那一屆),也就是2020年的東京奧運,為了籌備更完善的奧運,周邊的設施更新,如地鐵站的動線與設施更新。

 

柴又

 

後記:

 

在2019年底,疫情爆發前曾去過東京,在都市與建築更新的規劃上有巧妙的地方,像是東京車站附近的東京中央郵便局,不光只是做外觀拉皮,為了有效利用土地與建物價值,在舊有的建物上新建商場-”KITTE”。另外在東京地鐵的首條路線-銀座線也開始進行翻新,除了新增無障礙設施外,新舊融合的特色。在近兩年的台北規劃或許也開始參考了東京的經驗,在台北車站附近,鐵道部與北門郵局的翻新、捷運無障礙設施與台北城大飯店都能見到東京的影子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譯文大賞 的頭像
    譯文大賞

    咖啡廳與健身日常

    譯文大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